如果你最近有刷過智能數碼相關的新聞,那么相信在你的時間流上,一定會有開放式耳機(即 OWS 耳機)的相關消息——這種看起來外形奇異,戴著看起來就如科幻裝置的耳機,仿佛就在一夜之間如雨后春筍般光速涌現,成了耳機圈、3C 圈里最炙手可熱的新品類,讓不少平時關注智能音頻較少的「吃瓜群眾」一頭霧水。
不過,先別急著「迷惑」,今天我愛音頻網就幫你擦擦頭上的「霧水」——在評完測過現在市面上超 20 款開放式耳機后,就讓我們給大家好好捋一捋 OWS 開放式耳機的前世今生,解密為什么它們現在如此火爆!
炙手可熱的開放式耳機
開放式耳機儼然已經成為音頻行業(yè)中的最新潮品,不僅新品層出,從用戶、消費者和市場的反應中也可見一斑。
我愛音頻網在能夠代表全球消費電子用戶購買趨勢的Amazon亞馬遜美國,進行針對「OWS 開放式耳機」和「TWS真無線耳機」兩個關鍵詞的搜索調研,結果顯示,在過去的三年間,消費者對 OWS 開放式耳機的興趣和需求持續(xù)增長。
如圖顯示,在亞馬遜美國站平臺上,用戶搜索「OWS開放式耳機」(Open Ear Headphones)關鍵詞的頻率每年均穩(wěn)定增長,三年間增長了近 153%,且仍處于持續(xù)的強勁增長狀態(tài),顯示出用戶及消費者對開放式耳機的興趣和需求正不斷增長之中,這也是目前亞馬遜消費電子產品中搜索量最大的三大產品之一。
經過 5 年的爆發(fā)式增長,亞馬遜美國站「TWS 真無線耳機」關鍵詞的搜索量依舊保持每年千萬次以上的水準,由2020 年 7 月至今,近三年來則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和近年來許多市場研究機構的 TWS 耳機需求已飽和的推論相吻合。同時也說明,TWS 真無線耳機普及之路已完成,接下來市場將趨于平穩(wěn)上升發(fā)展,年度全球出貨量將朝著 3 億臺到 10 億臺的超長發(fā)展周期進行,。
綜合上述,TWS 真無線耳機平穩(wěn)發(fā)展的同時,OWS 開放式耳機將成為新的極速增長品類,預測在未來,開放式耳機銷量將占 TWS 耳機 30%的市場。截至目前,市場上已涌現出數十款 OWS 開放式耳機產品,無論是品牌、工廠還是用戶、消費者,都對這種新形態(tài)的耳機充滿了興趣,我愛音頻網判斷頭部消費電子品牌如蘋果也將在兩年內推出 OWS 開放式形態(tài)的耳機產品。。
什么是開放式耳機?揭秘 OWS 耳機的前世今生
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是開放式耳機?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從文字上來看,耳機上沒有入耳結構,在佩戴時,耳朵的耳道能持續(xù)保持暢通「開放」狀態(tài),且毫不阻隔外界聲音的耳機,就稱作開放式耳機。
這時,有了解過不同類型耳機的讀者,腦中可能就會浮現出「骨傳導耳機」的印象。然而,骨傳導耳機雖然符合上面所述的文字定義,但它其實和今年開始流行的「開放式耳機」關系較少,因為近期掀起熱潮的開放式耳機還有個英文名——「Open Wearable Stereo」,其中的「Stereo」意為「立體聲」,這里也可解作「環(huán)繞立體聲效帶來優(yōu)質的音樂體驗」,而骨傳導耳機產品明顯無法提供較好的音質體驗。
因此,從近年起開始流行的開放式耳機,實際上指的是在保持了開放式佩戴的基礎上,還應用了空氣傳導原理的耳機,也就是說,開放式耳機的發(fā)聲原理和傳統(tǒng)耳機是「一家」,即通過動圈或動鐵單元進行發(fā)聲,反而和骨傳導才是「遠親」。
簡而言之,目前的 OWS 開放式耳機可以定義為,能夠為消費者提供良好音質、保持耳朵健康與放松的開放式音頻產品。
為什么消費者會需要一臺開放式耳機?
現在,設想:如果你有每天戶外跑步、鍛煉的習慣,又需要在跑步時通過音樂來「打雞血」,那么你會選擇戴哪種耳機出門呢?
頭戴式耳機——太重太壓頭,首先就被排除;入耳式、半入耳式耳機——結構設計導致容易脫落,入耳式堵著耳朵容易無法聽到外界聲音造成潛在危險;骨傳導耳機——雖然很穩(wěn),但不理想的聲音實在難給運動帶來加成。
很難選對不對?
但現在,你有了一個新的選擇——開放式耳機。大多數開放式耳機所采用的耳掛結構帶來了輕量化的機身和極好的佩戴穩(wěn)定性,滿足運動佩戴所需,而和傳統(tǒng)耳機類似的發(fā)聲方式又帶來了遠超于骨傳導的出色音質,解決了以上三種傳統(tǒng)耳機的短板。
不僅如此,不封堵耳朵、讓耳朵可隨時聽到外界環(huán)境聲音的特性還讓開放式耳機極為適合日常運動、通訊,可以很好地跟主流入耳式耳機形成互補關系,也就是說,在常規(guī) TWS 耳機已經「人手一副」的當下,OWS 耳機可以很好地成為很多人的「第二耳機」,既新鮮,又實用,也難怪開放式在現在越來越火爆了。
OWS開放式耳機結構拆解分析
目前,市場上的主流開放式耳機可大致分為兩種主要形態(tài),分別為耳掛式及耳夾式。
耳掛式是大多數開放式耳機的產品形態(tài),耳機的造型一般由腔體、耳掛及耳掛末端結構組成。其中,腔體部分是靠近耳朵的部分,其一般容納了發(fā)聲單元、通話拾音麥克風、充電金屬觸點和佩戴傳感器(若有);耳掛結構則用于將耳機固定在耳朵上方,一般多為內層金屬絲包裹柔軟硅膠制成;耳掛末端的結構則會容納電池及其他控制組件,且體積大小會依設計而異。
耳掛式耳機通過弧形的耳掛結構掛于耳朵外上側,往往具有更好的穩(wěn)定性,且有更大體積可容納元器件,因此主流 OWS 耳機多為該種形態(tài)。
耳夾式是少數開放式耳機的產品形態(tài),耳機的造型一般由前腔體,支架和后殼組成。其中,前腔體部分靠近耳道,容納發(fā)聲單元、麥克風等聲學結構;支架部分則連接前腔體和后殼,一般為柔軟而有彈性的材質;后殼部分則位于耳朵后側,一般容納充電觸點、IC 等相關組件。
耳夾式耳機主要通過前腔體和后殼兩個結構夾于耳朵上,耳機的體積更小,且小巧的形態(tài)也讓其飾品屬性更強,因而很多強調「裝飾」「時尚」的耳機都會采用耳夾形態(tài),例如 Ambie、骨聆(骨傳導開放式耳機)、Xtour murmur等。
OWS 開放式耳機結構配置
下文以我愛音頻網此前拆解過的四款開放式耳機為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OWS 開放式耳機內部結構及硬件配置信息。
作為示例的四款耳機,分別為:
OWS耳機整體結構設計
OWS 耳機作為 TWS 耳機的重要分支,在結構設計方面與之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也有著許多的區(qū)別。在組成上,OWS 耳機也包括了充電盒+兩只獨立的耳機,充電盒基于耳機外觀設計,座艙結構契合耳機結構,以提供穩(wěn)定的固定和充電功能,內部電路設計則與 TWS 耳機較為類似。
OWS 耳機的主要難點在于耳機的結構設計上,由于采用了不入耳的開放式聽音方式,因此耳機結構需要進行全新設計,同時還要避免漏音和音質在傳輸過程中的損耗的問題。目前,許多廠商通過更大尺寸的發(fā)聲單元、性能更強大的驅動,以及定向傳音、低音增強算法等技術進行優(yōu)化,但這也又導致了功耗增加,產品續(xù)航時間下降的問題需要解決。
OWS 耳機音腔設計
耳機作為一款音頻產品,音腔是其重要的聲學結構。相較于 TWS 耳機,OWS 耳機由于采用了全新的不入耳結構設計,因此音腔也隨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目前主要的兩種結構設計,耳掛式耳機音腔與聲學電路一般設置在了同一腔體內,因此對于密封性、抗干擾性、以及調音孔、泄壓孔的位置等都需要重新設計;耳夾式多為獨立音腔結構,但相較于耳掛式,距離耳道更遠,聲波傳輸損耗更大,同時也導致漏音更明顯。
OWS 喇叭結構
喇叭作為耳機的發(fā)聲單元,起到將電信號轉換成聲音信號的作用。在 OWS 耳機中,目前常見的喇叭包括了傳統(tǒng)的圓形動圈喇叭和橢圓形喇叭兩種,另外當然還有如 Sony LinkBuds 的環(huán)形喇叭一樣特立獨行的案例。
常見的兩種,圓形動圈喇叭與 TWS 耳機上類似,不同點在于多采用更大尺寸,以提供更強勁的低頻效果來解決低頻損失問題,但同時又面臨著漏音問題需要解決;橢圓形喇叭則是為了更好的適應開放式耳機音腔結構,在有限的體積內,盡可能提供更優(yōu)的音質效果。
OWS 麥克風方案
麥克風主要是用于語音通話、語音控制等功能拾音。OWS 耳機內部麥克風與 TWS 耳機相同,需采用性能更好的 MEMS 硅麥產品。在數量上,普遍使用兩顆麥克風協(xié)同拾音,搭配 ENC 降噪算法,提供更清晰地語音通話效果。OWS 結構上的區(qū)別也對麥克風位置設計提出更高要求。
OWS 主控芯片方案
OWS 耳機中主控芯片為藍牙音頻 SoC,主要用于實現穩(wěn)定的無線連接和音頻數據處理,同時許多產品集成電源管理、智能交互等功能。目前 OWS 耳機中絕大部分產品主控芯片與 TWS 耳機方案類似,但已經有上游芯片廠商開始研發(fā)針對 OWS 耳機應用的產品,通過方案優(yōu)化以解決 OWS 耳機目前面臨的問題,如中科藍訊 OWS 方案等。
OWS 電池方案
電池作為 OWS 耳機的供能器件,影響著產品的續(xù)航時間。OWS 耳機與 TWS 耳機內置電池產品相同,而為了解決音質損耗的問題,OWS 耳機系統(tǒng)功耗相較于 TWS 耳機有了明顯的增大,因此多數產品采用了更大容量電池來保障續(xù)航體驗,但同時重量的增加又影響了 OWS 耳機長久佩戴的舒適性。如何做好 OWS 耳機續(xù)航時間與佩戴舒適性的平衡,也是目前行業(yè)需要解決的問題。
文章轉自我愛音頻網